搜索

狂销 15 万碗估值 70 亿,和府捞面的 “捞金” 密码

U88编辑部2025-07-25 19:44:5269
当一碗面卖到 45 元,你会为它买单吗?

和府捞面,一碗面售价45 元,却能创下日销 15 万碗的佳绩,估值更是高达70 亿!与此同时,它仅开放加盟 1 年就强势跻身「2025 中国餐饮加盟品牌 TOP100」。

然而,围绕着它的 “3 年亏 7 亿” 传闻以及预制菜风波,也让其成为餐饮界的焦点。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 “书房里的面馆” 如何在争议中突围,揭开中式快餐连锁化的破局之道。



一、反常识的定价魔法:45 元一碗的面条,凭什么?

在兰州拉面普遍 15 元、重庆小面徘徊在 20 元价位的市场里,和府捞面 45 元的基础定价,曾被业内视为 “铤而走险”。但就是这个看似冒险的定价策略,恰恰成为其商业逻辑的第一个支点。
图片来源网络

文化溢价:把面馆变成 “第三空间”

和府捞面自 2012 年创立以来,就以 “书房里的养生面” 这一独特定位在餐饮市场崭露头角。与过往一些传统面馆只注重口味、忽视场景体验不同,和府捞面从一开始就将文化与餐饮相结合。

图片来源网络

古色古香的博古架、宣纸灯笼、木质屏风构成的消费场景,精准击中了都市白领 “既要烟火气,又要仪式感” 的心理需求。

再配上 “原汤养身,书房养心” 的理念,卖的不只是面,更是健康、文化和国潮。在大众点评上,“适合谈事情”“像在图书馆吃面” 成为高频评价。场景创新让它极具辨识度,在美团面馆品类搜索中,和府捞面点击率始终保持前三。

同时,和府捞凭借高品质和服务,让消费者为溢价买单。面粉选用“ 10 斤出 1 斤”的麦芯粉,汤底由牛骨、猪骨慢炖而成,还推出 “15 分钟菜没上齐免单”、“面能免费续”、 “面不筋道就换”等服务,用品质赢得消费者认可。
图片来源网络

精准卡位:在 “蓝海市场” 插旗

中国餐饮协会数据显示,2023 年全国面馆总量突破 40 万家,但年营收超 10 亿的连锁品牌却寥寥无几,面品类市场规模庞大却缺乏强势连锁品牌。这种 “有品类无品牌” 的市场现状,给了和府捞面机会。

当多数品牌还在争夺人均 20 元的大众市场时,和府捞面瞄准了中高收入人群。这类群体对价格敏感度低,重视健康与体验。同时,它的 “书房文化 + 中高端定位”,打破了人们对传统面馆的固有认知,成功吸引了特定中高端消费群体。


图片来源和府捞面官网

二、产品主义的真相:是匠心还是生意?

供应链的 “双轨制”

和府捞面的中央厨房采用了独特的 “双轨供应” 模式:

核心汤底在 15000 平米的中央厨房进行标准化生产,通过冷链配送至门店,上菜前只需简单加热;

面条则坚持现场制作,确保 “筋道” 的口感体验。

这种 “半预制” 模式,既保证了 500 多家门店的口味统一,又保留了部分 “现做” 的仪式感。

图片来源和府捞面宣传片

“面条 +” 的商业数学

单靠一碗面很难撑起 70 亿估值,和府捞面的盈利密码藏在 “面条 +” 的组合拳里:

客单价提升术:门店设置小吃台,通过小米糕、拍黄瓜和一系列的炸物等辅食,将客单价从 45 元拉升至 65元,提高毛利率。


图片来源网络

场景延伸术:“面条 + 火锅” “面条+酒馆”等模式,延长门店营业时间,进一步拓宽了盈利空间。


图片来源网络

三、扩张的悖论:从 600 多家到 500 多家,收缩背后的野心与隐忧

2024年,“和府捞面被曝含预制菜”话题冲上热搜。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爆料:“亲眼看见员工将料理包里的东西挤进面碗中。汤头来自科技与狠活儿的冲调,浇头源自保质期100多天的料包”




客流下滑与门店规模缩减:

预制菜风波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,同期门店总数从600余家降至500余家,结合其2020–2022年已累计亏损7亿元、负债率高达75%的背景,舆论危机加剧了客流流失与单店盈利压力,迫使品牌关闭低效门店以止损。

加盟战略受阻与市场信心动摇:

      2024年开放加盟后提出创新的加盟模式:“类直营、全托管、共风险”。和府收取79.8万元统包费用(含设计、装修、设备等),并提供全流程托管服务,主打95%存活率。

开放加盟 1 年就冲入「2025 中国餐饮加盟品牌 TOP100」榜,快速渗透下沉市场,500余家门店的布局已形成一定规模效应,持续拓店可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、增强消费者认知。


图片来源和府捞面官网

然而,预制菜及亏损争议仍影响投资者信心。部分潜在加盟商担忧 “品牌声誉风险” 可能拖累门店业绩,尤其在三四线下沉市场,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,信任修复难度也更大。




四、中式快餐的启示录:争议中生长的生命力

和府捞面的争议,本质上是传统餐饮向现代化转型的必经课题。它用 70 亿估值证明了一个道理:在餐饮这个古老行业,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敢于重新定义规则的人。

和府捞面破局点的三大启示

价值重构:将面条从 “饱腹食品” 重新定义为 “文化载体”,完成了价值升维;

效率革命:用“中央厨房 + 数据系统”解决了连锁餐饮的标准化难题;

生态构建:通过 “面条 +” 模式打造餐饮生态,突破了单一品类的增长天花板。


图片来源网络

和府捞面的挑战依然严峻:如何平衡预制与现做的比例以平息争议?如何在加盟扩张中保持品质稳定?如何将亏损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?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和府捞面的未来,更折射出中式快餐连锁化的集体困境。

在消费降级的大潮下,和府捞面的“高价”还能挺得住吗?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 “花小钱办大事”,对价格的敏感度显著提升,不少中高端餐饮品牌都在通过推出平价套餐、优惠活动来维持客流。

和府捞面若想坚守高价定位,需在 “价值感” 上持续加码,让消费者觉得 “贵得值”,否则可能面临客流被性价比更高的同类品牌分流的风险。

图片来源网络

或许 70 亿估值并非终点,而是“中式快餐”走向“万店时代”的起点。

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赛道上,和府捞面的故事还在继续。它的经验与教训,终将成为中国餐饮产业升级的珍贵样本。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相关推荐